2023年4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簡稱“HIST”)廈門分中心成立大會在廈門大學舉行。廈門市政協黃培強副主席、 HIST主任郭華東院士、廈門大學邱偉杰副校長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大會由廈門大學科技處李荔敏主持。
廈門市政協黃培強副主席代表廈門市對HIST廈門分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強調廈門市重視貫徹習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殷切期盼,并希望廈門大學與HIST總部及其各分支機構緊密合作,努力將廈門分中心打造成探索自然與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的重要平臺,服務當地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可持續發展,為提高世界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管理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廈門大學邱偉杰副校長表示,隨著HIST廈門分中心的成立,廈門大學將立足于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廈門,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依托HIST總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三大咨詢機構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為“一帶一路”沿線自然與文化遺產地提供空間信息技術支持。
郭華東院士向廈門分中心成立表示祝賀,并希望HIST廈門分中心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廈門市政府、廈門大學的支持之下,把HIST廈門分中心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技術與自然文化遺產融合的基地,圍繞分中心的優勢和中長期建設規劃,在遺產數字化、數據庫建設、空間考古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做貢獻。
郭華東院士和邱偉杰副校長代表雙方簽署了《關于成立HIST廈門分中心的協議》,并隨后與廈門市政協副主席黃培強、HIST副主任王心源研究員、研究四部部長王成研究員、廈門分中心主任王程教授共同為廈門分中心揭牌。
揭牌儀式結束后,與會代表參觀了HIST廈門分中心辦公場地及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
當日下午,HIST秘書處還組織舉辦了HIST總部與分支機構合作交流會。與會專家就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工作進行研討。
來自廈門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以及HIST總部和分支機構等單位的6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
HIST 廈門分中心依托廈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信息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等優勢學科和科研平臺,將立足廈門,輻射中國東南部以及東南亞等海絲沿線國家與地區,以空間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促進教育宣傳、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會議現場
郭華東院士與邱偉杰副校長簽署協議
與會領導共同揭牌
參會人員合影